优胜从选择开始,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检测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询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优秀论文 > 正文

希腊罗马神话原型解读-电影论文

作者:中州期刊www.zzqklm.com来源:《电影文学》于淼日期:2012-09-29人气:2829

  一、英雄主题原型

 为人类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常是诗人歌颂的对象。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 Unbound) 把普罗米修斯刻画成不屈的斗士,表现了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在拜伦的笔下,普罗米修斯成为反抗专制与压迫、坚忍不拔的意志力的化身。拜伦在《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的开篇第一节里就描写了这个正直而又富有反抗精神的殉难者,接着诗人以遒劲的笔触揭发了暴君宙斯的倒行逆施,以满腔热情颂扬了普罗米修斯的正直和刚毅,指出他的精神显示了人类的力量和命运,成为人类同灾难和恶势力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的象征。美国诗人朗费罗(H.W.Longfellow)在他的《普罗米修斯,或诗人的先觉》(Prometheus,or the Poets Forethought)中更把普罗米修斯描绘成赋予人类以活力、克服艰难险阻而奔向美好的未来的先知。

 许多现代作家在阅读神话时会有意或无意识对神话人物进行心理剖析,然而没有哪位作家在这方面的探索比弗洛伊德(Freud)—精神分析学派心理学的创立者更为深远。他把俄狄浦斯弑父娶母的悲剧解释为一个男孩对母亲的爱和对父亲的嫉妒,并以此为基础分析其他类似小说,最终得出“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这一概念——在精神分析中指以本能冲动为核心的一种欲望。

 二、爱情主题原型

  诗人引用神话典故,往往不仅仅是为了神话本身的瑰丽,而是借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他们往往取譬言志,借古喻今。克里斯托夫?马洛(Christopher Marlowe)写过一首长达818行的史诗《希洛与黎安德》(Hero and Leander)详细重述了希腊神话中的爱情悲剧:一位名叫黎安德的青年热恋着住在海峡对岸赛斯特斯城的少女希洛。黎安德每夜游渡过去同情人幽会,却不幸在一个暴风雨之夜被淹死,次晨希洛寻获其尸,自己也投海殉情而死。希洛与黎安德的爱情悲剧使拜伦深深感动。1810年5月,拜伦用一个多小时逆古人夜渡的方向,泅渡海峡,之后写下了抒情诗《由赛斯特斯游渡至阿比多斯后所作》(Written after Swimming from Sestos to Abydos)以志纪念。拜伦在此诗附注中说到海峡吸冰山融雪之水,温度极低,来衬托古人爱的热切。

  人济慈善用神话寄托情感,其中赞美爱神厄洛斯的恋人的抒情诗《致普绪喀》(Ode to Psyche) 是他五首经典颂歌的第一首,也是他自己最爱的一首诗歌;还有描写美少年恩底弥翁和月亮女神唯美的恋爱故事的长诗《恩底弥翁》(Endymion)。 恩底弥翁是个英俊少年,拉特摩斯山上的牧羊人,有一晚月明星稀,月亮女神狄安娜俯瞰下界,看到了正在酣睡中的恩底弥翁。他非凡的美貌温暖了童贞女神冷酷的心,她降到他身旁,亲吻了他,然后守着他继续安睡。后来,一而再,再而三,她经常离开她在天空的岗位。月亮女神的数次失职引起了主神朱庇特的注意。朱庇特决定永远清除人间对女神的诱惑。他让受到这般眷顾的恩底弥翁做出选择:要么用任何一种形式结束生命;要么在长眠中永葆青春。恩底弥翁选择了后者。他至今还在卡里亚的洞穴里长眠不醒,月亮女神还经常偏离她夜行的航道去拜望他……这首长诗代表着诗人热切和富有诗意的爱情,寄托了诗人对至善至美的爱情与幸福的追求。

  英国剧作家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也善用神话典故进行文学创作。神话故事中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Pygmalion)是一个技艺精湛的雕塑家。他雕塑了一个象牙美人,取名为加拉提亚。那雕塑柔美沉静,他竟心生爱慕之情,非她不娶了。于是他每天早晨起来拥抱她、亲吻她,但她依然是冰冷无情。皮格马利翁于是祈求爱神帮助……终于,他的虔诚感动了爱神阿佛洛狄。有一天雕像面额泛起红晕,双目开始转动而左顾右盼,双唇微启,露出一丝让人为之倾心的微笑来。皮格马利翁最终如愿以偿。萧伯纳的著名喜剧《皮格马利翁》即源于此典故。剧中语言学教授赫金斯努力把下层卖花女培养成上流社会的淑女,后又爱上了她的故事与此神话故事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人生探寻主题原型

  到了20世纪,由于工业文明的不良后果日趋明显,社会矛盾日渐尖锐,作家们痛感文明的堕落、理想的崩溃、渴望新的美好的精神文明。荷马史诗《奥德赛》(Odyssey)由于寓意深远,成为很多作家的选材模式。英雄奥德修斯以他的才智赢得了极高的声誉;正是他的才智结束了10年漫长的战争。战争一结束,他准备从特洛伊出发回到他亲爱的妻子身边,回到他的祖国伊萨卡。然而,重重险阻摆在他面前。最终他的足智多谋使他渡过一道又一道难关。作家们常常把主人公奥德修斯漂泊流浪最终才得以返回家乡的故事和人的生命历程相比拟,其中所体现的“赶路—寻求”的人生探寻主题在文学上的影响最大。它可以是一首百余章长诗的主导思想,如美国诗人庞德(Ezra Pound)的《诗篇》(Cantos);它可以是一本文学巨著的结构蓝图,如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的小说《尤利西斯》(Ulysses);它还可以是连接一个作家多部作品的中心线索,如美国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Herman Melville)的著作。

  庞德的《诗篇》是诗人寻求真理和秩序的记录。诗中的主人公是一个酷似奥德修斯式的形象,他的目的是寻求真理、发现本我、认识世界。乔伊斯?詹姆斯的代表作《尤利西斯》在希腊英雄奥德修斯10年漂泊的故事中为自身找到了精妙的结构和强烈的反讽基调。书中讲述了都柏林的一位广告商布卢姆一天里发生的故事,把他在都柏林一天的游荡和奥德修斯在海上的10年漂泊相比拟,巧妙再现了现代西方社会的堕落不堪以及现代人的孤独异化。

  文学评论家A.N.考尔(A.N.Kaul)指出,美国文学是美国人在新大陆寻求理想社会秩序的努力的记录。麦尔维尔的作品便是明显的例证。他幼年家境清苦,成年后不安于生活现状,便出海谋生,开始了追求理想生活的过程,他的作品如《泰比》(Typee)、《奥穆》(Omoo)、《马尔迪》(Mardi)、《白外套》(White Jacket)以及他的代表作《白鲸》(Moby Dick)都体现出寻觅理想的人生的主题。《白鲸》中故事的叙述者以实玛利之所以登上“皮克德”号捕鲸船,是因为他希图逃避使他痛苦的现状,到海外去寻找美好的生活。

  20世纪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Jean-Paul Sartre)曾说过人生的意义在于“西昔孚斯式的从山顶又折回到山脚下来”;因为这意味着他做出了坚持生活下去、继续忍辱负重的抉择。希腊罗马神话中地府里有一个罪孽深重的人,即西昔孚斯。他被冥王判处服苦役,每日滚动一块沉重的石头上山,一到山顶,巨石就从他手中脱落,一路滚下去。他欲求出路,便要拖着疲乏的身体下去,从头开始。萨特以此来说明现代人要具备一种“绝望中的勇气”。这种思想也弥漫在海明威、福克纳、诺曼?梅勒和拉尔夫?埃里森的作品中。

  自文艺复兴以来,欧美文学及文化深受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美国最早一位编写希腊罗马神话的作者托马斯?布尔芬奇(Thomas Bulfinch)在《寓言时代》(The Age of Fables)的前言中说,他相信“年幼的读者将从本书中获得无限的乐趣;年长一些的会发现这是阅读时的良师益友;有机会外出旅行参观博物馆艺术画廊的读者将发现它是名画、雕塑的解说员;出入有文化修养社交圈子的读者又会发现它是解答谈话中偶然出现的典故的钥匙……”为了更好地研究欧美文学、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正确解读希腊罗马神话原型是很有必要的。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0373-5939925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金穗大道东段266号中州期刊联盟 ICP备案号:豫ICP备2020036848

【免责声明】:中州期刊联盟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版权所有:中州期刊联盟(新乡市博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关注”中州期刊联盟”公众号
了解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核心期刊为何难发?

论文发表总嫌贵?

职院单位发核心?

扫描关注公众号

论文发表不再有疑惑

论文写作全系列课程

扫码了解更多

轻松写核心期刊论文

在线留言